(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一、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本案发生在北京市丰台区,围绕姐妹间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纠纷展开。核心争议在于林晓玲与林晓慧之间是否存在借名买房合同关系,若存在,合同效力如何认定,以及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和损失赔偿问题。这涉及借名买房关系的认定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法规的适用,以及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处理等多个复杂要点。
二、原告诉求与依据
原告林晓玲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1. 要求解除原、被告之间的借名买房合同关系;
2. 要求被告返还原告购房首付款81835元、房屋贷款81139元、装修费75000元、……及其他税费;
3. 要求被告赔偿原告房屋增值收益损失2030316.65元;
4. 要求被告返还原告房屋贷款还款卡内剩余款项11459.04元;
5. 诉讼费、保全费、鉴定费由被告承担。
原告称,被告2015年主动找其,称由原告出资使用被告经济适用房指标买房。2016年被告签订购房合同,原告支付首付款、相关税费并偿还贷款至2021年4月,房屋也由原告装修使用。但被告2021年4月擅自注销还款银行卡并删除原告微信,严重损害其权益。
三、被告答辩意见
被告林晓慧辩称:
1. 借名买房关系不成立:双方不存在借名买房合同关系,原告未提交借名买房合同,双方无书面或口头协议,被告无借名动机,原告当时有购房资格无需借名,且选房、签约等虽共同前往,但均由被告亲笔签名,应是原告代被告垫付房款,换取其子使用房屋权利。
2. 愿意承担部分费用:愿意承担原告垫付的房屋首付款、已偿还贷款及其他相关费用,包括装修费,即同意原告第二、四项诉求。
3. 房产增值收益无依据:原告要求房产增值收益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支付款项是垫付款,对房产增值无请求权,房屋未达上市时间限制,借名买房合同若存在也因违反公序良俗、损害公共利益而无效,原告请求无效合同收益无法律依据。
四、法院查明事实
1. 家庭关系与购房资格:林晓玲与林晓慧系姐妹关系,2007年林晓慧申请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2006年林晓玲取得购买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资格,后因房屋面积小放弃选房。
2. 购房与付款情况:2016年1月25日,林晓慧签订购房合同购买一号房屋,7月5日签订公积金贷款合同。林晓玲支付购房首付款、专项维修基金、房产契税等费用,并偿还房屋贷款至2021年4月5日,相关手续均由林晓玲持有。
3. 房屋使用与产权情况:房屋交付后由林晓玲装修并居住至今,期间物业费等费用由其交纳,2017年9月26日林晓慧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原由林晓玲持有。
4. 争议发生情况:2021年4月14日,林晓慧注销偿还贷款银行卡,卡内余额11459.04元,庭审中林晓慧同意返还部分费用,诉讼中对房屋市场价值进行评估,价值为2207667元(毛坯房)。
五、法院裁判结果
1. 林晓玲与林晓慧就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一号房屋达成的借名买房合同关系无效;
2. 林晓慧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林晓玲购房首付款81835元、已还房屋贷款81139元、……装修费75000元、还贷银行卡内余额11459.04元;
3. 林晓慧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林晓玲房屋增值利益损失922416元。
六、律师视角剖析
(一)案件分析
1. 借名买房关系的认定论证:从借名买房关系的认定要素出发,详细分析本案事实。指出购房出资方面,首付款、税费、贷款等均由林晓玲支付;居住使用上,房屋交付后一直由林晓玲装修居住并承担相关费用;借名登记虽无书面约定,但结合林晓慧微信告知收回房屋等情况,综合认定双方存在事实上的借名买房关系,有力反驳了林晓慧关于借款买房的抗辩。
2. 合同无效及赔偿的合理推导:基于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法规,明确林晓玲借用林晓慧名义购买一号房屋的行为违反政策规定,合同无效。在合同无效后的赔偿问题上,从双方过错程度、实际损失等方面分析,林晓慧明知保障性住房交易限制仍借名,林晓玲明知自身无资格仍购买,双方均有过错。但考虑到林晓玲的实际出资和房屋增值情况,依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合理推导出林晓慧应返还实际支出费用并赔偿房屋增值利益损失,保障了林晓玲的合法权益。
3. 对被告观点的有力反驳:针对林晓慧关于借名买房关系不成立和不承担增值利益赔偿的观点,从证据和法律规定角度进行反驳。强调出资、使用等事实足以证明借名买房关系,经济适用房政策法规决定了合同无效后的赔偿责任,成功维护了林晓玲的诉求。
(二)办案心得
1. 法律知识的深度掌握与运用:在处理借名买房和经济适用房相关纠纷案件时,要全面掌握借名买房的法律认定规则、经济适用房政策法规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等知识。准确运用这些法律知识判断借名买房关系是否成立、合同效力以及确定赔偿责任,为案件分析和辩护提供坚实法律基础。
2. 证据收集与分析的关键作用:重视证据收集,全面梳理购房合同、贷款合同、付款凭证、居住费用凭证、微信记录等各类证据。通过对证据的细致分析,挖掘关键信息,如本案中出资和居住使用证据对证明借名买房关系的关键作用。同时,敏锐捕捉对方观点与证据的漏洞,如林晓慧抗辩理由与事实不符,进行有力反驳。
3. 庭审策略与沟通技巧:庭审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庭审策略至关重要。围绕借名买房关系是否成立、合同效力及赔偿责任这三个核心争议焦点展开辩论,针对被告的观点和质疑,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论。注重与法官的沟通,以清晰、有条理的方式阐述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引导法官关注关键要点,提高庭审效果。
4. 应对复杂家庭纠纷的能力:此类案件涉及复杂的家庭关系和情感因素,在处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平衡。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尽量避免过度激化家庭矛盾,以专业和理性的态度解决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